「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

鄭州,中國, 2023年9月20日 —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從史前發展到各朝代的重大變遷,絕大多數都是以黃河流域為舞台。中國農業起源和思想信仰的形成,也都是在黃河流域逐步形成的。” 在9月16日至18日河南省鄭州市舉行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衛介紹了黃河文化對中國的重要性。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本屆論壇以「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除主論壇外,還設立了「世界大河文明多樣性、交流與互鑒」、「中華文明與黃河文化傳承與推介」、「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四個分論壇,旨在全面推介黃河文化,加強不同世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

“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文明相比,中華文明有三個顯著特點:連續性、包容性和多樣性。” 王衛表示,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歷史,有明確的發展脈絡,持久的文明傳統和突出的連續性。同時,它吸收了許多外來文明,呈現出吸收再創新的過程。

“世界上不同地區孕育了許多古老文明的大河流域,但並非所有的大河流域都孕育了文明。” 英國學院院士、英國牛津大學Christoph Evans教授認為,黃河流域文明的出現,與農業的出現和發展是緊密相連的,為農業發展促進了定居和人口增長的條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充分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人類文明的起源依賴於地理環境,包括尼羅河文明、兩河文明、中國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農業文明是早期中華文明的最根本特徵。”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院長王仲江表示,”中華文化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不斷擴展的過程,春秋戰國時期大量學者的崛起,為中華文化數千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教授、奧地利科學院院士Herta Nagl-Docekal在發言中指出,東西方文化交流注重「在差異中尋求共同」。密集的交流不僅是發現差異,更是尋找共同點,尋找我們對整個現代世界的共同關注。她說,東西方雖有一些差異,但雙方的重要共同點也不能忽視。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