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N:中國如何為2025年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SeaPRwire) –   北京,2025年3月2日 — CGTN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中國如何通過有針對性的刺激措施和高層次的政策框架,為2025年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自去年9月以來,中國經濟表現出顯著的增長,包括第四季度強勁的GDP數據在內的眾多數據表明,2025年開局強勁。

這種勢頭一直延續到中國新年,是由一系列旨在應對中國經濟內部結構性挑戰並為經濟增長創造新引擎的刺激措施和頂層政策設計所推動的。

然而,這種發展是在日益加劇的逆風中展開的,因為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加劇了中國經濟穩定面臨的壓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劇,中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困難和挑戰。

同時,文章指出,中國經濟擁有穩固的基礎、雄厚的實力、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長期增長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篇文章於週六發表在《求是》雜誌上。

駕馭這些雙重現實——平衡外部風險與國內機遇——是中國2025年戰略的核心,特別是今年不僅標誌著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025)的 завершенность——該戰略藍圖指導了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技術創新和促進可持續經濟改革的努力——也為第十五個五年規劃(2026-2030)的啟動奠定了基礎,該規劃將在不斷演變的全球和國內挑戰中塑造中國下一個發展階段。

協調市場效率與積極治理
習近平在文章中強調,必須協調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政府必須在必要時果斷行動,同時也要知道何時不干預。

中國最近的政策舉措就體現了這種重點。今年1月,中國最高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NDRC) 發布了關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指導意見,旨在鼓勵所有地方和政府部門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並積極支持其發展。

預計該指導意見將有助於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為技術創新和商業發展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並增強競爭優勢。

此類結構性改革與經濟學家之間日益增長的共識相一致,即中國的經濟發展取決於培養創新和生產力,而不是短期的解決方案——全國統一大市場倡議對系統效率的關注就體現了這一轉變。

中國工商銀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的金融專業人士,同時也是全球化智庫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的非常駐研究員 Matteo Giovannini 在 CGTN 上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放鬆對關鍵行業的管制,鼓勵私營部門參與,並吸引外國對高科技和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將有助於推動這種轉型。」

「恢復私營企業的信心也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公司是創造就業、技術進步和經濟活力的關鍵引擎。」

「有韌性和適應性」
習近平在《求是》雜誌上的文章還談到了其他重點,包括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關係,以確保經濟的順暢循環,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去年12月舉行的定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概述的主要任務。

除了推動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外,這些任務也為2025年的發展軌跡奠定了積極的基礎。專家們指出了中國經濟中根深蒂固的適應性和韌性,並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表達了樂觀情緒。

德國黑森州聯邦歐洲和國際事務部前負責人 Michael Borchmann 表示,在全球經濟面臨當前挑戰的情況下,像中國這樣已經處於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體,能夠保持達到目標的年度GDP增長率是罕見的。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2024年的GDP比2023年增長5%,達到134.9兆元人民幣(18.77兆美元)。

「這不僅表明中國經濟極具韌性和適應性,也反映了國內需求的穩步擴張和產業轉型的成果。」他說。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CONTACT: Contact:
cgtn@cgt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