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菲律賓可能再次就南中國海問題將中國告上法庭

A suspected Chinese militia ship passes as members onboard the Philippine Coast Guard BRP Malabrigo drives them away from Philippine-occupied area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on April 21.

十年前,菲律賓就中國在南海的廣泛主張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出投訴,中國利用這些主張在有爭議的水域建立軍事哨所。當這個由聯合國支持的法庭在2016年裁決菲律賓勝訴、中國敗訴時,該裁決被讚譽為“偉大的勝利”,有如大衛擊敗歌利亞。

但是中國將該裁決視為“一張廢紙”,用其外交部的話來說,並繼續積極主張其對該海域的所有權,甚至使用軍用激光和水炮。儘管北京公開蔑視2016年的裁決,但據報導,菲律賓正考慮將中國再次告上法庭。專家們說,一個新的案件——菲律賓再次獲勝的可能性很大——不太可能對北京產生任何實際效果,但菲律賓當局似乎明白這一點,並且由於擔心軍事升級,更關注進一步破壞中國試圖塑造的嚴格遵守“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形象。

新加坡國際研究學院海事事務專家Koh Collin告訴《時代》雜誌:“第一次在法律上被判敗是一回事,但如果你再次在法律上被判敗,我認為這對中國的聲譽並不好。”Koh說,上次國際裁決至今已有7年,一個建立在之前裁決上的新案件將為全球重新審視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注入新活力。

當然,對菲律賓來說也有可能的缺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國際法教授Natalie Klein說:“你確實會想知道:從實際或政治角度來看,重複辯論是否真的值得時間和成本?”的確,國際法律訴訟可能非常昂貴:獨立非營利媒體組織VERA Files 報導菲律賓政府花費約700萬美元的法律費用,為幫助該國在2016年贏得該案的國際律師。

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Klein來說,中國在第一次法庭期間缺席可能會使中國當局考慮參與任何未來的法律程序。 Klein說,如果提出新的投訴,她不會感到驚訝如果中國在任何未來的法律程序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但她也警告說,中國“對‘這不是我們解決爭端的方式’有非常強烈的觀點。它更喜歡談判環境。”

提出一個新的案件也會導致北京進一步挑釁的風險——到目前為止,北京依靠非致命但仍然危險的方法來警告菲律賓軍隊離開南海。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國際法和海事安全教授Douglas Guilfoyle說:“任何參與過法庭案件的人都知道,它實際上可能使爭端惡化。”“沒有人喜歡訴訟。這是一個高度對抗性的業務。”

儘管存在風險,但是前菲律賓檢察長和最高法院法官Francis Jardeleza,也是2013年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的法律團隊的一員,他說提出新的案件值得惹惱菲律賓強大的鄰國,因為它“推動信封”,即使速度緩慢。 Jardeleza告訴《時代》雜誌:“對中國來說,他們認為這個問題是1000年的事。”“所以菲律賓人也應該這樣想。”

最終,將南海海事爭端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可能會突顯中國可以成為一個好鬥和不合作的國家——這與中國吸引東南亞其他地區和全球南方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以在與西方的全球影響力競爭中爭取優勢。

菲律賓大學海事法專家Jay Batongbacal說:“在某個時刻,中國將不得不意識到,遵守國際法,作為國際社會的負責任成員,比承認菲律賓對這些地區的主張和權利所產生的任何不便或劣勢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