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在缺乏對綠色洗版的法律定義下,監管機構應對那些誇大其可持續發展資格的機構提出挑戰,全球證券監管機構組織IOSCO在周一發布的報告中表示。
數萬億美元已流入聲稱考慮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因素的基金,但IOSCO表示,綠色洗版問題已被相關的「惡意行為」加重。
該報告基於IOSCO成員調查結果,與杜拜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同時發布,報告表示,大多數司法管轄區目前沒有對綠色洗版下具體法律定義。
一些監管機構已因綠色洗版而罰款公司。
「雖然有關機構已努力調整其監督實踐和執法制度,以防止和應對綠色洗版,但必須全面測試這些機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IOSCO表示。
監管機構面臨數據缺口,對公司ESG方面評級所使用基準的質量存在疑慮,以及基金標籤的不一致性威脅投資者保護,IOSCO表示。
「雖然一些挑戰正在解決中,但綠色洗版仍是一項基本的市場行為問題,對投資者保護和市場完整性都構成風險。」IOSCO表示。
「應對這些風險並不容易,因為綠色洗版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範圍和嚴重程度也不同。」
IOSCO表示,「綠色消音」和「綠色淡化」等其他惡意行為也日益突出。
「綠色淡化」是指資產管理公司為避免額外規定而淡化其基金的可持續發展資格。「綠色消音」是指公司低調其可持續發展資格,以避免受到投資者審查。
「調查對象中沒有一個具有規範這些概念的具體框架。」IOSCO表示。
IOSCO表示,歐盟和全球水平的氣候相關企業披露規定以及新規管ESG評級的規則,將有助於應對綠色洗版。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實時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90個國家350萬台財經用戶終端。SeaPRwire支持英語、韓語、日語、阿拉伯語、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越南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語、德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的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