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喬丹·巴德拉震驚法國政壇:「全法國人民都醒悟了」

(SeaPRwire) –   法國 — 喬丹·巴爾德拉正在法國政壇掀起波瀾。他很年輕,長得像男性時裝模特一樣帥氣,自 2022 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國民團結黨的主席,該黨是 1972 年由備受爭議的極右翼政治家讓-瑪麗·勒龐創立的國民陣線黨的新名稱。該黨已擺脫了其極右翼的根源,在勒龐的女兒瑪麗娜的領導下,成為了一個更具民粹主義的政黨。 

「喬丹·巴爾德拉,這位 28 歲的右翼人士,沒有大學學歷,可能在幾週內就會成為法國總理,」前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顧問托馬斯·科貝特-迪隆說。「對於那些飽受左翼馬克龍及其引進的數百萬移民對其文化的無情攻擊的法國人民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巴爾德拉出生於一個意大利移民家庭,他在學校表現出色,然後進入法國頂尖大學索邦大學。然而,他在獲得學位之前就輟學,投身於政治事業。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他主要由他的母親在巴黎郊區的一個工人階級社區撫養長大。

巴爾德拉有可能成為下一任法國總理的原因是,法國選民在這個月的歐盟選舉中向民粹主義右翼傾斜。法國在國民團結黨獲得 31.5% 的選票方面領先,使其成為選舉中最受歡迎的法國政治集團。

這導致在月底前舉行臨時議會選舉。

「[馬克龍] 召開緊急選舉,試圖在國民團結黨做好準備之前出奇制勝,」科貝特-迪隆說。「全法國人民都醒悟過來,他們厭倦了左翼政策。」

儘管如此,還有一些其他變化似乎讓巴爾德拉和國民團結黨在法國人眼中更受歡迎。具體來說,巴爾德拉和讓-瑪麗的女兒瑪麗娜·勒龐在做事方式上與瑪麗娜的父親不同,法國出生的維羅妮克·德·魯吉說,她是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梅爾卡圖斯中心的資深研究員。 

「讓-瑪麗的舉止不符合法國精英的標準,」德·魯吉說。「當我看到瑪麗娜和喬丹時,他們非常合適。」 

此外,巴爾德拉和勒龐夫人也沒有像勒龐先生那樣推動 。 

「他們不是讓-瑪麗,」德·魯吉說。她還指出,通常對國民團結黨的「極右翼」描述並不完全準確。她說,的確,該黨在進口商品方面採取了反移民和保護主義立場,這都是極右翼立場。但在國內問題上,該黨卻截然不同。 

「這些傢伙更傾向於大型政府計劃,」她說。此類計劃包括國家資助的養老金和其他社會保障網的巨額成本。

另一個吸引選民加入國民團結黨的原因是 15 至 24 歲青年的高失業率。最新數據顯示,所謂的青年失業率在 4 月份達到 17.8%,根據去年的數據,該數字從去年的 16.8% 上升。 

巴黎 ISM 商學院全球經濟與競爭力教授伊沃·佩祖托說,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可能是由於缺乏教育或技能。 

「有很多工作,但只有具備新技能的人才能勝任,」佩祖托說。「最有可能獲得工作的人包括具有數字技能的人。」

然而,巴爾德拉和國民團結黨面臨著一些巨大的挑戰。首先,在法國議會中贏得多數席位並不是最有可能的結果,歐亞集團歐洲總監穆吉塔巴·拉赫曼說。 相反,他說勝利的可能性「不可忽略」,國民團結黨有 30% 的機率贏得議會多數席位。

如果巴爾德拉戰勝逆境,獲得議會多數席位,要實施新的政策方案仍然不容易, 拉赫曼 說。其中一部分阻力可能來自總統馬克龍,有些人說他有點偏左。這意味著總統和總理之間的政策目標可能會發生衝突。

「我們從未有過如此巨大的意識形態差異的同居情況,」拉赫曼說。

政府支出也可能出現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 成員,法國有義務遵守對其作為 GDP 百分比的財政赤字的限制。拉赫曼看到的問題是馬克龍試圖限制巴爾德拉的支出。 

「目前尚不清楚 [馬克龍能否] 做到這一點,」拉赫曼說。「我認為會有一段試驗和不確定時期,導致憲法受到考驗。」 

結果可能會讓法國的財政狀況成為關注焦點,而且這種情況可能已經開始出現。

自馬克龍宣布臨時投票以來,投資者在過去幾天裡表現出他們的擔憂。巴黎 CAC 指數(大致相當於法國道瓊斯指數)隨後在上週下跌了 4%。而且其財政狀況緊張。截至去年年底,該國的債務達到其 GDP 的 111%。 

同年,其赤字上升至 GDP 的 5.5%。歐盟要求成員國的赤字不超過 GDP 的 3%。 

「新政府將面臨嚴峻的財政限制,」貨幣專家班諾克本環球外匯首席市場策略師馬克·錢德勒說。換句話說,無論誰在法國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都沒有多少迴旋餘地。 

錢德勒還認為,法國退出歐盟的風險有所增加。 

「這是一個 尾部風險,但尾部已經變得更大了一些,」他說。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